中国日报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份全国性英文报纸,也是海内外英文读者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早在1995年,中国日报就上了因特网,现在,已经由起初的报纸网络版发展成为大型英文网站。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日报网站负责人张平。
记者:因特网的出现为中国日报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张平:中国日报能够在5年前就上网,有其必然原因。中国日报是面向国际的报纸,但报纸的发行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对外传播的需要。比如说,报社在美国纽约设有分印点,当地居民能够看到当天的报纸;而没有分印点的国家,报纸的发行就只能靠飞机运输,这样,看到中国日报时,往往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因特网的出现克服了地域的障碍,但网上有关中国的英文信息非常之少。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国外许多人都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这就为中国日报在因特网上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994年我们开始做中国日报电子报,通过电话建立了一个查询平台。1995年又改名为网络版,主要是把中国日报的文章搬上因特网。现在称为中国日报网站。
记者:改名为中国日报网站后,内容与以前相比有何改进?宣传效果如何?
张平:今年3月,网站进行了改版和扩版,开通了7个新闻栏目,包括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体育、娱乐和生活;建立了旅游网站、中国ABC网站、教育网站等多个专题网站。中国日报网站香港站点也正在积极筹建中,这个站点将进一步满足东南亚地区读者了解中国的需要。
现在,除了中国日报的文章外,我们每天还提供大量的其他信息,介绍中国各个方面的情况。实践证明,网站在对外宣传中能发挥更直接、更高效的作用。比如,在我们刊登《台湾问题和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白皮书的当天,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前媒介项目主任即发来电子邮件要求得到白皮书全文。在收到我们的电子邮件后,他将白皮书发给了《洛杉矶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这位专栏作家随后在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媒体歪曲报道中国的专栏文章,呼吁美国社会在台湾问题上应多了解中国政府的观点和意见。
记者:建网站需要的投入很大,报社为网站做了哪些工作?
张平:报社领导对网站建设非常重视,总编辑亲自主管报社网络工作,并成立了网络工作领导小组,克服了“等、靠、要”的观念。为了保证网站的发展,中国日报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今年3月又向网站注入500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专线租用,并于7月25日开通了2M上网专线。今年,我们从各地英文院校中招收了20多名优秀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充实了网站人员编制,办公用房也已扩充到800平方米。
报社还进一步明确了网站全面实行公司化运作的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同时,网站正在探索吸引民间资金服务外宣工作的新思路。
记者:目前,网站还有哪些困难?今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张平: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主要是资金、人才和机制三大方面。中国日报网站底子薄、基础差,在资金方面缺口较大,目前网站设备仍然不足,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与其他中文网站相比,中国日报网站还存在着英语信息源匮乏、编译工作量大等困难。网站队伍虽然年轻、富有活力,但也存在加强培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工作,采用更灵活的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大投入,迅速扩充内容和服务,我们的竞争能力还会大大提高。我们有信心在3-5年内将中国日报网站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有关中国信息的英文门户网站。